Posted inUncategorized 頸椎椎間盤突出之症狀與治療 Posted by By Samuel Tsao 2022 年 5 月 16 日1 Comment 頸椎椎間盤突出之症狀與治療 曹彥庭 頸椎椎間盤突出 3C族群的隱憂 頸椎椎間盤突出 頸椎椎間盤突出 是常見的頸椎病變之一,好發於35~50歲的青壯年。C5~C6間(意即 頸椎英文Cervical Spine第5節~第6節之間的簡稱)的活動能力與活動機會,較其他頸椎節更多,發生 頸椎椎間盤突出的機率也較高。隨著年齡增長,過了60歲以後,則C6~C7頸椎間盤突出的發生率也增加了。(參考自Clinical Application of Neurologic Levels – Stanley Hoppenfeld) C6~C7活動能力與活動機會雖較C5~C6少,但承受的重力卻更多,因此,隨著年齢增長過了60歲以後,椎間盤內含水量減少且彈性變差,受壓變形而造成退化性的椎間盤突出。這類的症狀表現,大多是逐漸形成的慢性症狀,疼痛放射至手臂、肩膀或上背部,但較少急性發作的頸部劇痛。 總而言之,頸椎椎間盤突出最常見位置是發生於C5~C6或C6~C7之間的椎間盤,其次則為C4~C5或C7~T1。 1. 頸椎椎間盤突出的症狀與診斷 症狀:肩頸活動僵硬,患側疼痛放射至手臂、肩膀或上背部,並伴隨患側手臂感覺異常(麻木或觸覺遲頓),持續勞動或疲勞時,症狀通常會加重;本症若為急性發生,除了上述症狀之外,在頭頸活動時,還會誘發頸部劇痛 。 診斷:當頸椎間盤突出已侵犯神經階層時,理學檢查表現出三種影響:1. Motor Power:受該神經階層節制的肌肉群,運動力會减弱。2. Sensation:受該神經階層節制的肢体,感覺異常(麻木、遲 鈍、疼痛)。 3. Reflex:受該神經階層節制的運動神經反射減弱。透過頸椎壓迫試驗,可誘發患側由頸椎放射至上肢的神經痛或麻木症狀。透過頸椎拉離試驗,則使上述症狀緩和。影像檢查時,X光片無法正確判讀頸椎間盤是否侵犯神經;MRI(磁振造影)則可清楚判讀頸椎間盤突出是否已侵犯神經階層。(圖1) (圖1:頸椎間盤突出的磁振造影) (圖2 頸椎與椎間盤的結構) 在圖1內的紅圈中可清楚看見C5~C6椎間盤侵犯脊髓腔。 請留意片中的頸椎排列:正常的頸椎前凸弧度已經消失而變直,顯示該患者長期的勞動姿勢或動作習慣對頸椎結構的不良影響。 2.頸椎椎間盤突出如何治療 在討論如何治療頸椎間盤突出之前,先瞭解頸椎與椎間盤的結構如上(圖2)所示:在椎體與其他椎體相接合處,有一圓盤狀軟骨做為間隔物,稱為椎間盤。 椎間盤外層由強韌纖維環軟骨組成,中間則是稱為髓核的膠狀物貭。椎間盤含水量達70%~90%,正確的運動鍛煉可使椎間盤維持正常機能,適當的休息‧則使椎間盤釋放壓力,並獲得足夠養分。白天由於勞動及重力,椎間盤厚度會縮減約10%,經過一夜的睡眠,椎間盤重新獲得營養和水份,又恢復到前一天的厚度,因此,早晨的身高會比夜間略高。椎間盤最主要的功能有三種:1、連結器:將脊椎上下連結成一整體結構。2、避震器:使脊椎能承受身體活動時的衝擊力。3、關節:強韌而有彈性的椎間盤使脊椎能適度彎曲或扭轉。 頸椎間盤在頭頸活動時,除了承受旋轉的扭力、前傾後仰的壓力之外,尚須承受頭部的重量向下施加的重力。 在正常狀況下,頸椎結構(頸椎前凸的弧度、關節韌帶構造、椎間盤的彈性)都能應付自如;但長期的勞損,包括:負重超過能力、姿勢不良、不符合人体工學的環境或習慣,可能使頸椎外圍的動作肌群(主要為斜方肌、提肩胛肌、頭夾肌、頸夾肌、豎脊肌)與關節韌帶過度疲勞而僵硬,最後導致椎間盤受壓過重而變形突出,進而壓迫頸椎神經。 西醫的治療方法: 藥物: 症狀剛發生時,醫師會給予止痛藥、非類固醇消炎藥或肌肉鬆弛劑,對緩和疼痛會有幫助。輔具的支撐: 醫師會評估您頸椎間盤突出的程度來決定是否戴頸圈,以支撐頭部並協助椎間盤減壓,可減少疼痛(神經被壓迫)的情形。 復健: 非侵入性的保守治療,以熱敷、電療、頸椎牽引術為主,適用病況輕微者。 手術: 以頸椎間盤減壓手術(包含傳統減壓手術或微創手術)為主,情況嚴重者須實施人工椎間盤置換手術;统計上僅不到10%的本症患者必須接受手術治療,其餘90%的患者都可以透過非侵入性的保守治療獲得改善 。療效評價: 對於頸椎間盤突出,藥物與輔具的效用僅止於緩和疼痛,而不能解除椎間盤對神經的壓迫。 復健(頸椎牽引),因為牽引的力道過硬,施力方向與著力點也不能依人因症制宜,所以只有短期效用;但若長期接受頸椎牽引,則對頸椎結構可能有不良影響(把頸椎的弧度拉直了)。因此,若持續頸椎牽引超過一個月,而症狀無明顯改善者,不宜繼續接受牽引。 臨床统計上,本症只有5%~10%程度嚴重者,必要外科手術治療,其餘則是在保守治療(復健、推拿、整脊)三個月無明顯改善之時,外科手術為最後手段。乃因醫學科技雖日新又新,然則手術風險與後遺症仍頗有可慮之處 。 体適力學-徒手整復的調理方法: 除了車禍或類似的重大外力所致以外,頸椎間盤突出不會沒有預兆而自行發生。無論是急性或是慢性突出,大多數與長期勞損、不良的姿勢、或不符合人体工學的工作環境與習慣有因果關係,致使椎間盤處於負擔過重或是不平衡的力學環境,而逐漸脫水、彈性變差,終至變形突出。 因此,凡有頸椎間盤突出症狀者,都可以在相對應的軟組織(肌肉、肌腱、關節韌帶),找到長期疲勞僵硬的勞損現象。 所以,手技整復 頸椎間盤突出要有長期的效果,其關鍵方法乃是:用柔軟而深透的力道,先鬆解與患處對應的軟組織(肩胛提肌,頭夾肌、頸夾肌、頭頸半棘肌、豎脊肌、斜方肌及頸椎關節韌帶),再以脊椎調整手法,釋放頸椎間盤與頸椎關節的壓力。 這也是体適力學-徒手整復調理頸椎的操作原則。 首先,必須先確認症狀來源是否與頸椎間盤有關,下列幾個動作試驗,有極高的參考價值: 頸椎壓迫試驗:可誘發頸椎神經症狀 頸椎拉離試驗:可舒緩頸椎神經症狀 頸神經根牽拉試驗:可誘發頸椎神經根症狀 由於頸椎神經病變的症狀與腕隧道症候群、斜角肌症候群、慢性肩袖損傷、急性斜頸等病症的症狀表現有些部分頗為相似,或為上肢神經痛、或肩頸痠痛、頭頸轉動僵硬,容易與頸椎神經病變的症狀相混淆。因此,能否正確評估症狀,攸關調理手法與方向是否對症有效。透過上述動作試驗,則能簡單而有效地辨別症狀是否與頸椎神經有關。 確認為頸椎神經病變後,整復師即可依下列步驟,使用体適力–徒手整復的應用手法與特殊力道依序操作。由於頸椎周邊組織(包括 前頸動脈、頸椎動脈、頸椎關節、氣管、臂叢神經)敏感而脆弱,因此在手法操作時,切忌重手硬力,所用力道務必柔軟而深透組織,才能兼顧安全與效用。 以下為採用 体適力學–徒手整復的手法應用圖解,採用柔軟、深透、敏銳的力道,實施頭頸到上背部的深層放鬆,藉以鬆解頸椎周圍軟組織的壓力。依步驟如下: 1.側頸部:肩胛提肌、頸椎關節韌帶 2.後頸部:斜方肌、頭夾肌、 頸夾肌、頭頸半棘肌 3.上背部:斜方肌、豎脊肌 4.頸椎拔伸法(頸椎徒手牽引) 3.頸椎椎間盤病變的預防 大多數的頸椎間盤突出,無論是急性發生或慢性症狀,在經過上述 体適力學–徒手整復的調整約5~6次(約二週內)之後,可見明顯改善。但須特別留意的是:無論是急性或是慢性突出,大多數與長期勞損、不良的姿勢、或不符合人体工學的工作環境與習慣有因果關係。 因此,除了透過整復手法積極調理外,更要將工作或日常生活中,對頸椎有不良影響的負面原因儘量去除(睡眠不足、負重超過能力、姿勢不良、不符合人体工學的環境或習慣、以及緊張 情緒 壓力等心理因素),如此方能長期維持頸椎的正常功能 。延伸閱讀 : 由於腕隧道症候群的手部症狀與頸椎C6-C7的神經壓迫症狀相似度很高。因此在評估檢查時須特別留意兩者病理作用機轉的差異,並且不排除合併發生的可能性 。關於 腕隧道症候群 請參考本站另一篇文章。 “腕隧道症候群 体適力學-徒手整復的應用手法 “←點擊 歡迎來電洽詢,請先電話預約 曹彥庭 Samuel Tsao.TEL : (04)23192300 或 0918-847821 Line ID : 0918847821体適樂健康館 : 台中市南屯區大英街312號(家樂福大墩店附近) Samuel Tsao 体適樂健康館 館長 曹彥庭老師 精研徒手整復逾25年,修業歷程涵蓋了日本指壓道、美式整脊、與傳統整復推拿。 首創 体適力學-徒手整復(Health-Mechanics Therapy) ,以西方醫學之解剖學、生理學、神經學為理論基礎,整合日本指壓道、美式整脊、整復推拿之精華創新手技。安全 舒適 精準 效率 的整復推拿手技,為了守護您的健康,一生懸命。 View All Posts Post navigation Next Post腕隧道症候群 体適力學-徒手整復的應用手法
Pingback: 腕隧道症候群 体適力學-徒手整復的應用手法 - 体適樂健康館